【講座】114秋季班公民素養週系列主題「我們與環境的界限」開放報名囉~

 

 

我們常說「界線」,好像是一條劃清楚的線,把彼此分開。但「界限」其實不同,它更多是一種邊界的拿捏。

這次公民素養週的主題是 「我們與環境的界限」,因為我們想問:人和環境,真的能被切割得這麼清楚嗎?透過系列講座,我們一起思考如何在生活與環境之間找到平衡。

 

.. 𖥧 𖥧 𖧧 ˒˒. . 𖡼.𖤣𖥧 ⠜.. 𖥧 𖥧 𖧧 ˒˒. . 𖡼.𖤣𖥧 ⠜

10/8 – 10/19 系列活動全面展開

 點此報名 →https://forms.gle/ZH1k2WUZQL4SuPeK7

.. 𖥧 𖥧 𖧧 ˒˒. . 𖡼.𖤣𖥧 ⠜.. 𖥧 𖥧 𖧧 ˒˒. . 𖡼.𖤣𖥧 ⠜

 

場次一|關山走讀(已額滿)

日期:114年9月7日(日)07:00 - 13:00

講師:禾耕生態環境教育團隊

在正式展開公民素養週前,我們先走進關山濕地。從河流的故事看見生活、生態與產業如何共存,理解濕地如何改善水質、守護生態。也邀請你思考:在我們的日常裡,能不能用更友善的方式與環境相處?

 

場次二|鯉魚山建設與環境之間

日期:114年10月8日(三)19:00 - 21:30

講師:東台灣研究會 林慧珍執行長

鯉魚山不只是市民休憩的後山,也牽動著城市建設與生態保育的平衡。本場講座從公部門的國土區域綠網規劃,到鯉魚山的文史與步道現況,帶你看見政策與行動如何交織,重新理解人與環境的共存之道。

 

場次三|與野生動物的共存

日期:114年10月14日(二)19:00 - 21:00

講師:臺灣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

人類活動到哪裡才不會影響野生動物?本場由野灣協會分享花東地區的人熊衝突與救傷案例,以及遊蕩犬隻對穿山甲等野生動物的威脅。透過這些真實故事,我們將一起思考如何調整制度與習慣,才能真正與動物共存。

 

場次四|班代會議

日期:114年10月15(三)19:00 - 20:30

社大不只是上課的地方,也是大家一起經營的小小社群。我們將透過班代會議讓班級代表與工作人員聊想法、轉達班級需求,同時也會一起討論成果展的表演順序和攤位安排。

 

場次五|人類留下的痕跡

日期:114年10月16日(四)19:00 - 21:00

講師:社大教師─汪仁傑

我們常常沒有意識到,日常生活的行為就會在環境中留下痕跡。這場講座汪仁傑老師將帶我們思考人類活動對自然的影響,以及如何讓這些改變朝更好的方向前進,讓環境和地球能更健康地延續。

 

場次六|臺東社大X國際維修日─家電健檢(尚未開放報名)

日期:114年10月18日(六)13:00 - 16:00

指導老師:社大教師─楊宗瑋、呂政峰

響應國際維修日,臺東社大與臺東縣環保局攜手,邀請維修老師帶領學員現場幫民眾檢查小家電。透過「修理代替丟棄」,一起實踐循環利用的理念,讓生活物件延續使用,也讓環境負擔少一點。

 

場次七|《環境中的樹木鄰居》

日期:114年10月19日(日)09:00 - 12:00

講師:道法自然探索團隊 劉旭峰老師

你知道身邊的樹木也和我們一樣有「健康狀態」嗎?這場講座帶你認識樹木與人類生活的關係,了解不當修剪會帶來的隱藏危害,並分享一般民眾如何在日常中也能成為「愛樹人」,與樹木當好鄰居。